首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澄合矿务局二矿社区婚丧嫁娶现状的调 查 报 告

煤炭资讯网 2008-3-23 10:04:24    要闻
      近年来,随着公司(局)生产经营状况的进一步好转,我局职工家属的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二矿社区居民家庭生活日趋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和现象,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的操办方面,出现了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收钱敛财的不正之风。涉及到社区职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工随“人情礼”成为一种负担,婚嫁中个别居民堵门索要香烟、钱物之风有愈演愈烈之势,对社区的正常工作秩序、社区风气、家庭负担和党群、干群关系都产生了不良影响,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纷纷要求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

    近日,社区党总支针对居民子女婚嫁时出入小区,职工家属向婚嫁方索要钱物的现象组织人员进行了调研。调查表明:社区职工婚丧嫁娶时,职工“行人情”礼和出入小区时,居民、门卫人员向婚嫁方索要钱物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沉重负担。

        一、社区居民居住现状
社区现有职工家属2000余户,分为三个居民小区、上下工人村、宝山庙五个居住区域。居住面积达12平方公里。社区现有职工70人。社区居民、离退休职工与当地桥沟、石沟两个行政村村民相互交叉居住,人员成分相对复杂,受各类因素影响,对社区居民婚丧嫁娶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小区门卫向婚嫁职工索要钱物的现象和存在的原因
    调研中,我们发现:二矿社区各居民小区普遍存在职工向婚嫁方索要香烟等物品的现象。据调查,社区1号、2号、3号居民小区设有门卫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小区内居民婚嫁时必须出入小区,小区门卫人员在“图热闹”、“沾个喜气”的思想影响下,在婚嫁方出入小区时索要香烟、喜糖等物。这种现象相对比较普遍,但一般只趋限于两包香烟、几颗喜糖,不存在索取大量钱物的现象。
调查同时发现,社区宝山庙、上下工人村及社区周边居民住户,在居民婚嫁子女时索要钱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时堵封路口索要高档香烟几条,甚至十几条,对婚嫁方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是由于宝山庙、上下工人村居住的基本上为职工家属、离退休职工,还有石沟、桥沟的村民通社区居民相互交叉居住,社区管理制度难以在他们中执行,造成社区职工子女婚嫁索要钱物之风在该片居民区盛行。

        三、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形成原因分析
    导致社区居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原因很多,但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攀比心理作崇。
    从2000年开始,随着我局经济的不断发展,矿区居民生活水平与过去有了较大提高。但一部分人思想还很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导致相互攀比、虚荣心作祟。婚丧嫁娶总喜欢讲排场,搞得热热闹闹,以显示自己的价值。调查中发现,有的职工家庭经济虽然比较困难,无力大操大办,但碍于情面,还是到处借钱宴请宾客,到头来是得不偿失。

    (二)补偿心理所趋。
    由于人情风越刮越盛,人情债越积越多,一些人认为原来送出去的礼金太多,婚丧嫁娶不大操大办是自己吃亏,更有的人不惜刻意在生活中“制造”各种值得庆贺的事,以达到收回礼金的目的。

    (三)敛财心理作怪。
    社区主要的职能是服务,负责供应社区居民生活用水、电工作,个别班组长利用为居民接水、接电的权利,为别人办了一些事情,落下不少人情,因此借婚丧嫁娶为名达到敛财的目的。

    (四)监管不力所致。
    对党员干部大操大办行为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约束,社区虽然制定了关于规范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规定,但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有些党员干部遇事变着花样操办以逃避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受世俗陈旧观念影响。
    社区居民基本上是70年代二矿矿井扩建时随着“三线战士”迁入社区居住,社区居民为了适应当时的艰苦环境,邻居之间、职工之间长期互相照应,互相帮助,形成了一家有事情众人帮扶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居民住户不断迁入迁出,以前的邻居相互之间互相帮助照应演变成为“碍于情面”、“图个热闹”的形式主义,造成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变相索要的不良现象。

        四、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危害
    认真分析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助长了奢糜之风,败坏了社会风气。
    由于婚丧嫁娶盲目攀比,大操大办,在社区一定范围内形成了风气,致使有些人认为现实社会就是这样的,即使在思想上认为不正确的东西,在行动上也身不由己地随波逐流,慢慢变得麻木不仁,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奢糜之风。

    (二)容易导致腐败,给社区廉政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不利于对社区党政干部廉政行为的养成,会给少数不良分子借机敛财、以权谋私提供了土壤。不正常的人情消费不仅会助长这一歪风邪气,还会增加社区对干部廉政监督的难度。

    (三)影响了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有的居民为了不得罪亲朋好友或为自己撑面子,不惜举债送礼,为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家庭经济亏空,也容易引发家庭内部矛盾,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五、治理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的对策和建议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既有历史的渊源也有现实的原因,针对二矿社区的实际情况,在治理上应该坚持引导与规范、破旧与立新相结合的原则,同时注重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和教育,实施典型引路,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和榜样的作用,为社区营造良好的婚丧嫁娶新风尚积极努力,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强化宣传教育,形成新事新办的舆论氛围。
    利用居民小区的黑板报、橱窗栏、张贴标语、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居民对不正常的人情消费现象展开讨论,用身边人、身边事宣传遇事简办的好处。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应进行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大操大办可耻、新事新办光荣”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典型引路,倡导文明健康的交往方式。
    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广泛推行健康文明的交往方式,积极提倡婚嫁送一束鲜花、献一杯清茶、唱一首歌曲、送一句温馨的话语等全新、文明的方式来表达祝贺的心情,增加相互之间的感情,倡导文明新风尚。  

    (三)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作为领导干部,应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从简办理婚丧嫁娶事宜,为群众树立新风、作出榜样,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四)建立健全社区婚丧嫁娶管理办法,实现用制度管人理事的良好格局。
    1、要立足于教育和防范,加强对社区广大党干部的思想教育。结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务必”,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中纪委《廉政准则诺干规定》的有关规定,严禁领导干部利用婚丧嫁娶之际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从政的道德防线。

    2、加强监督检查,从源头上杜绝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社区党员领导干部家庭如有婚丧嫁娶事项,事前必须按照规定向社区纪检部门申报,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社区纪委将严格控制宴请宾客的范围及人数。对于违反规定的领导干部一律先停职,再严肃处理。

    3、一般党员干部家庭如有婚丧嫁娶事项,20日前向本单位党支部申报,由党支部控制宴请宾客的范围及人数。对于顶风犯纪的党员干部,由党支部给予严肃处理,必要时可上报党组织,给予开出党籍的处分,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歪风邪气。

    4、加强居民小区门卫人员的管理教育,坚决杜绝职工婚嫁出入小区堵门所要钱物的现象发生。严禁门卫人员在小区大门上进行“一门多锁”或者用车辆等物封堵小区大门的现象发生。一经发现或有职工家属举报查实,一律先停岗反省,然后再按索要钱物的双倍价钱进行处罚。

    5、坚持用制度管人理事。社区领导干部在办理亲属婚丧嫁娶事宜时,严禁向下属单位和职工打招呼、发请帖或者变相通知,严禁设立“礼桌”收受钱物,借机敛财。凡发现收收钱物者,一经查实,一律按非法所得予以没收,并给当事人以纪律处分,并在职工大会上进行曝光处理。

    6、社区所有党员干部和职工一律不允许用公款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婚丧费用。凡用公款给个人送礼者,一律按贪污论处,并追究个人责任。

    7、禁止动用公车为个人迎亲送丧。个人确有困难需用社区车辆的,必须由个人写出书面申请,报请社区纪监部门同意,并按照规定缴费。凡违规指派或私自批准动用车辆参与迎亲送丧的,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并按照车辆费用的双陪费用进行处罚。
总之,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危害极大,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遏制这种不正之风,积极倡导社会主义婚丧嫁娶新风尚,努力构建人际关系和谐,职工行为规范,社区居民相互理解的文明和谐新社区!
 
此稿发表时间:2008-2-15 9:31:22


本网通讯员:张晓勇      编 辑:和扬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