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记唐家河煤矿机电技术科管理员邓和伦

矿山机电能手 技术革新尖兵

煤炭资讯网 2008-5-6 13:20:10    要闻
矿山机电能手 技术革新尖兵     在川煤广旺集团唐家河矿机电技术工作岗位上,活跃着一群技术精湛、敬业朴实的好男儿。他们满身油污,整天与机械设备打交道,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接到调度室或值班领导的电话,他们立即换上那身随时都要检修设备的脏衣服,带上工具前往现场处理故障。在众多的机电技术工中,闪烁着这样一位敦实的身影,他就是该矿机电科技术管理员邓和伦。

    20年前,一个毛头小伙子怀揣着对矿山既陌生而又神秘的感情,从广旺矿务局技工校毕业,来到矿山这片黑土地。从此,青春便在漆黑的井巷里伴随着轰鸣的机器飞旋。刚一落脚,邓和伦便被工友们那种吃苦耐劳、勤劳朴素的精神深深折服,他知道,要当好一名新时代的矿工,光有满腔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和过硬的技术本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把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与矿区的实际结合起来作。他除了翻阅机电设备方面的书籍外,就拜工友们为师,虚心地学,用心地记,耐心地练。于是他每天上班总是提前到岗位,做好班前工具准备,工作中对不懂的问题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师傅们请教。每次他都主动要求到最苦最累的地点工作,遇到有的设备出现故障,无论是否当班,不论白天黑夜,总是主动冲在最前面。为了获得师傅们的真传,工作时他总是让老师傅站在旁边指点,自己亲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总是爱向老师傅问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虚心和好学深受老师傅们的好评。 

    地面三台大绞车的电气控制是矿山较复杂的设备,每当一出故障,工友们就头大,都不敢或不愿去碰,而邓和伦却认为这是学高难技术的好机会,每次都主动请缨,他利用一切时间,只要机房开门就一头扎进控制室,观、看、摸,设备运行时就站在控制柜前认真观察,对照原理图分析总结,并做好笔记。每天下班后,工友们都打牌说笑、走街串户,他却把自己关在家里 翻阅书籍, 分析原理,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养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理论到实践的日积月累,他终于摸索出了机组内部各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工作状态,并总结出了操作性极强的 “望、闻、问、摸”四字判断法,任何故障他总能准确无误地作出判断,并进行针对性处理,使机组复归于好,如庖丁解牛,成竹在胸。 

    记得2005年冬天,矿+350主井斜巷斗运输道路改造,35度的坡度,行人都要抓着扶手才能行走,加之又是矿井主进风巷,刺骨的寒流将施工人员的耳朵和脸冻得通红,鼻涕不停地外流。他本可只准备好图纸资料,进行一下技术指导便可,为了保证质量和安全,他却顶着刺骨的寒流,坚持同职工一道施工,总是最后一个对作业点进行检查。他说,“我也是技术工人出身,职工们不怕冷,我没有理由不顶着干,保证箕斗车安全运行才是最重要的。” 
    
    2006年,他全面负责矿井主扇风机改造工程,上班时亲自在现场测量数据,下班后对系统进行设计,编制各项措施,又到现场了解掌握施工精度,对用工、用料严格把关,在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的同时,为矿节约了资金20多万元。我矿抽风机房高压配电室高压开关最初使用油断器,开关柜无“五防”功能,对安全供电无保障,同时不符合新技术标准要求。他运用自己所学新知识,大胆设计并提出方案,对原风机房7台高压开关柜进行了改造,达到了新型开关柜要求,与购买新开关比较节约资金达16万元。

    2006年下半年,集团公司计划在我矿386采区上刨煤机采煤。邓和伦在接到任务后,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查阅资料,设计选型,加班加点地按时完成了可行性报告的编写。2007年根据集团公司统一部署,决定我矿386采区机械化采煤及下平巷连续运输系统即刻上马。任务一到,他便立即对系统设计,编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培训资料及各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今年元月,邓和伦受命前往重庆永荣煤机厂提采煤机及购买配件。此时正值南方大雪,公路随时封路,为尽快将设备运回矿,早日投入生产,他冒着严寒即刻上路,一路大多时间多以方便面充饥。回矿的路上,因下雪路滑,造成堵车,在德阳段已无法行走,考虑到车厢内贵重的设备,他每隔十分钟就要下车到货箱内检查。极度严寒导致他一回家就病倒了,但他没有停息片刻,又忙于组织设备的解体和搬运,只有等到晚上下班后才去医院打点滴,次日又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由于机械化采煤在我矿乃至集团公司都是首开先河,在施工过程中,职工技术并不是很熟练,邓和伦每班同职工同上同下,进行技术指导,并亲手参与安装。在安装期间,别的职工还能轮换班休息,而他班班到现场,每天下班后疲惫不堪,回家倒头便睡。在设备试运行期间,他每天坚持同工人一道操作,生产设备出现问题,同职工一道查找分析原因,工作时间常常是十几个小时。看着刨煤机唱着欢歌割下的“乌金”。他说:“再累,也值了!”

    记者采访邓和伦时,被他敬业的精神深深的折服了。他给自己定下了“三个标杆”:第一个标杆就是要淡泊名利,要尽心尽力带好每一个徒弟;第二个标杆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钻业务、精技能,争做一名知识型、技术型的机电能手;第三个标杆就是工作业绩要高,要动脑筋解决问题,多搞技术革新,为矿山贡献力量。
本网通讯员:钟春燕 刘运文 编 辑:和扬


本网通讯员:钟春燕 刘运文      编 辑:和扬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