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不见经传到全国立井矿井“龙头” | |||
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煤矿:“用创新赢得尊严” | |||
煤炭资讯网 | 2008-9-10 8:49:17 要闻 | ||
【本网讯】 山东兖矿集团公司东滩煤矿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在万吨投资额仅为国际现代化矿井万吨投资额十分之一的条件下,依靠自身力量,培育核心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实现了特大型矿井生产能力超设计能力100%,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能力强、安全生产稳、经济效益高、综合形象好的发展之路。先后被授予“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示范矿井”、“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现代化矿井”、“行业特级高产高效矿井”、“省级文明单位”、“全国煤炭工业‘双十佳’矿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A级矿井”等荣誉称号。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靠什么赢得尊严?要靠国家的发展,靠健全的民主法制,靠社会的和谐进步,靠道德的力量,靠人的素质提高,还要靠创新的精神!”温家宝总理视察康佳集团的肺腑之言,为国企腾飞指明了方向。科技彰显优势,创新孕育精彩。东滩煤矿超常跨越的发展,有力地诠释了温总理“用创新赢得尊严”的真谛。 善弈者谋势。多年来,该矿历届领导班子站在科技就是效益的高度,累计投入科技资金数亿元,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围绕综采放顶煤技术、关键技术和综合技术重点攻关,创造性地进行巷道布置改革、工作面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通防安全技术、进口大型机电设备技术改造与能力挖潜等多项创新和发明,完成了代表行业单产最高水平的“缓倾斜特厚煤层高产高效综放开采成套技术”研究、新型高分子防灭火材料研制应用、主井电控系统数控改造等一大批科研项目,有效解决了提高煤炭回收率、防灭火、防煤尘、防瓦斯综采放顶煤四大难题,提高了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保障力,率先成为世界特大型煤矿成熟应用放顶煤技术的现代化矿井,创造了中国煤炭发展史上的奇迹。打开东滩煤矿科技创新成果的档案,仅“十五”期间的科技成果就让人目不暇接: 2000年,省部级1项,矿级138项,科技资金投入1576.09万元;2001年,省部级7项,市局级13项,集团公司级16项,科技资金投入1874.62万元;2002年,省部级10项,市局级2项,矿级123项,科技资金投入5168万元;2003年,省部级14项,市局级8项,科技资金投入2384万元;2004年,省部级11项,市局级7项,集团公司级7项,科技资金投入4355万元;2005年,省部级8项,市局级3项,集团公司级6项,科技资金投入7377.2万元。其中,《巷道自然发火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获省煤炭工业局一等奖,《采煤机机载高压荷电喷雾高效降尘装置》获国内实用新型专利,MEA-1新型煤矿防灭火剂获山东省科委三等奖、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国产设备创年产800万吨生产技术研究》获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 “同志们,技术创新并非高深莫测,就是破解发展难题为我所用;创新就要不断突破观念的束缚,就要打破常规。”该矿矿长贾民在矿第七次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响彻整个东滩。一石激起千层浪,立足岗位自主创新,成为矿井的一大亮点。 “一根绳”牵出大效益。智慧+灵感+汗水=效益。针对采煤工作面超前支护区域,普遍存在人工扛运工字钢、单体等重物的实际,矿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如何探索一种高效、省力的运输途径,最大限度地减轻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已经成为矿长贾民的一块心病。经过悉心研究,使用一根钢丝绳,配合手拉葫芦及动、静滑轮,将钢丝绳悬吊拉紧而且两端高差可调,将重物悬挂在钢丝绳上的滑轮下方,一人引导重物沿钢丝绳滑行,即可轻松完成滑移运送重物任务。深受“一根绳”运送装置之益的综采队职工们兴奋地说:“‘一根绳’装置是个宝,又省力来又提效,原来每班6人运送单体或工字钢的任务,现在2人即可完成。” 小改小革培植“摇钱树”。在东滩人的眼里,改革创新无大小之分,只有实用能力和经济价值之比。看似不起眼的小改小革,却能创造令常人难以估算的效益。用钢丝绳封车是煤矿延续下来的传统模式,也是最简单最不起眼的生产环节。不放过任何细节的矿领导,发现了用钢丝绳封车既不安全又费时费力、浪费极大的弊端。经过细心钻研和反复试验,螺旋式和杠杆式两种新型封车装置问世,实现了封车材料的长期循环使用,达到了安全、方便、快捷的效果。原来3-4人需要半小时完成的封车任务,现在1人3分钟即可轻松完成,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据统计,使用新型封车装置后,每安撤1个工作面可节省9600多米钢丝绳,节约材料费12.8万余元。每年按安撤10个工作面计算,可创综合经济效益500多万元。 小发明创造出“大效益”。一项具有极高运用价值的“钢丝绳芯胶带自动翻带法”孕育出世。利用研制的胶带快速翻转装置,在运行中顺利完成1.3万米单面磨损严重的钢丝绳芯胶带上下面自动翻转任务。经过现场实践,翻转后的胶带可以延长10-15个月的寿命。按照胶带正常寿命4年计算,翻带后平均可延长寿命12个月,仅此一项就可节约资金360万余元。饱尝科技创效之喜将士们,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针对原副井罐笼对开式安全门噪音大、形象差、容易误动作的实际,研制了上下移动式安全门,达到了消除噪音和避免误动作的效果。用整芯胶带替代强力钢丝绳芯胶带,比钢丝绳芯胶带多使用近3年;过煤量是钢丝绳芯胶带的2倍;单重比钢丝绳芯胶带轻1/3,每年可节约运行费用300余万元。自行研制新型柱塞式水仓清污泵在井底水仓清理中发挥了巨大效能,可提高工效10倍、节约资金200余万元。 破解“瓶颈”铸就新辉煌。针对顺槽长距离、多起伏、多变坡的特点,研制出适合采煤工作面使用的顺槽架空运人装置。在东翼1303工作面轨顺使用效果良好,总运输距离达到2500米,极大地减轻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综采工区职工风趣地说:“矿领导为我们配上了专车。”“采煤工作面远距离供液供电”在1303工作面试验成功并推广应用,掘进巷道断面可减少三分之一,每米可降低支护成本483元,达到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和增加支护强度的效果。“单轨吊机车运输系统”在143下08运顺试运转成功,有效解决了巷道受压变形、制约安全高效运输的难题,可以节约顺槽内所有的绞车、轨道、电缆,达到了安全高效、减人提效的目的。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程之一,总投资2.8亿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个年产600万吨自动化、信息化工作面,在1303综放工作面进行工业性试验。“600万吨自动化信息化工作面高可靠性装备及系统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对于提升我国煤炭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内煤机制造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产生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 科技硕果盈满枝头。该矿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型矿井”称号。连续四次被授予“中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示范矿”称号,入选中国煤炭工业“十五”科技进步典范矿井,在全国所有矿井中排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