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的一纸文件再次使过热的“煤制油”项目瞬间降温 | |||
煤制油再遭“急刹车” | |||
煤炭资讯网 | 2008-9-12 7:49:55 要闻 | ||
9月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简称《通知》),该文件明确规定,目前可以继续开展工作的煤制油示范工程项目只有已开工建设的神华集团公司煤直接液化项目。而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与南非沙索公司合作的宁夏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需在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后按程序报批后才能开工。 据了解,受《通知》影响最大的是兖矿集团在陕西榆林的1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该项目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可研报告,进入了环评阶段,但仍然没有获得国家发改委批文。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建设成本上升,该项目的预算已经从规划时的100亿元增加到150亿元。 其他受此通知影响较大的规划中项目还包括:潞安集团、新汶矿业集团、开滦煤业集团在新疆的煤液化项目、徐州矿业集团在陕西宝鸡的煤液化项目以及云南煤业集团的煤液化项目。 据其他媒体报道,此次发改委政策出台缘于《瞭望周刊》一篇名为《煤制油遍地开花》的文章。此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煤制油限制政策均不如此次严格。 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协会专家李通生指出:“这说明国家在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对紧张能源之间的转换风险作了慎重考虑。”平安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陈亮也认为:煤制油的技术很复杂,不同的煤种找到合适的技术很难。这次叫停,说明政府意识到,大规模建设煤制油项目现在的时机还不成熟。 业界对煤制油项目举棋不定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数据显示,按照目前的直接液化工艺,每生产1吨成品油,需要消耗原煤4吨左右,水10~12吨,尤其是直接液化技术过程中还有2/3的能量损失。“将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另一种不再生能源,根本算不上新能源替代。”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专家咨询中心主任汤家轩说。 煤炭专家李朝林则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果技术成功,环保能保证,经济上合算,煤制油的前景也是很巨大的。西部煤炭多而且低价,但本地的消耗却不高,如果把煤制成油通过管道输向东部,效益应该很可观。” 而煤炭工业协会专家乌荣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应该将煤制油作为战略应急技术来看待,既要发展,又不能过滥。煤制油现在肯定不能停,因为我们必须掌握这种技术,以备万一的能源短缺。但是也不能过快,2010年示范期是个分水岭,之后应该要控制好生产规模。”(记者 栾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