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总揽  写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规  技术论文  矿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价行情  在线投稿  | 西北站  华中站 | 特约通讯员档案


今夏国内煤价旺季不旺 短期煤市仍有回调压力

煤炭资讯网 2010-8-2 9:14:11    煤市分析
      7月份,正值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按照惯例,这正是国内煤价大涨的时候,而在今年高温酷暑的7月份,起着国内煤价“标杆”作用的秦皇岛港下水煤价却出现了回调势头。
  业内人士分析,电厂充足的库存以及进口煤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煤炭市场供需偏松,今夏国内煤市或将维持旺季不旺的局面。。预计需到三季度末,电厂启动新一轮的储煤准备(冬季储煤)时,煤市才可能出现转机。

 旺季煤价现回调势头
 

  根据秦皇岛港26日公布的市场煤价格:除了发热量为5800大卡的动力煤之外,其他品种的动力煤价格比一周前(19日)下降了10元/吨。这是2007年以来在用煤高峰的7月份首次出现秦皇岛动力煤价格回调。

  国泰君安证券27日公布的监测报告中也指出:在上周(7月19日至25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煤价普遍出现了价格回调。其中,大同煤业(601001,股吧)、中煤能源(601898,股吧)等大型公司的煤价下跌了5元/吨至15元/吨;而有些中小型公司煤价下跌了20元/吨至30元/吨。

 

 事实上,今夏煤价的变化已提前向市场释放了信号。在2010年6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通知,要求主要煤炭企业维持价格稳定,不能带头涨价。神华、中煤、大同等大型煤企纷纷表态,积极响应政策规定。从那时开始,国内煤价已经停止了涨势,价格逐步走稳。
  东方证券煤炭行业分析师吴杰表示,今年的煤炭价格在4月份的传统淡季就开始走高,到国家出台政策调控的时候,煤价已经涨到了高位,后续动力不足。“市场对今夏煤价继续走高本就不再抱有希望,短期出现小幅的回调,也实属正常波动,在预期之中。”
  多因素造成今夏煤市“旺季不旺”
 

  在夏季传统的用煤旺季,煤市“旺季不旺”,甚至价格出现回调,这难免引人深思。中国煤炭运销协会上海站站长李嘉俊表示,今夏电厂电煤库存储备充足,煤炭市场供应充足,这是今夏煤价“旺季不旺”的主要原因。

      “去年下半年我国电(600795,股吧)煤供应偏紧,价格涨势迅猛,不少电厂深受其苦。而今年电厂错开高峰,提前做好了夏季储煤,现在就较为主动。”李嘉俊说,目前,华东地区电厂电煤库存天数普遍在20天以上,这是历年来夏季库存比较高的水平。

  从煤炭供给方面看,目前港口煤炭库存处于相对高位,煤炭供需市场整体处于平衡甚至略显宽松的状态。且今年夏季运力较为充裕,输送顺畅,这也使得电厂在高日耗量的情况下,后续资源可以有序补充。昔日电厂之间为了抢夺资源而竞相推价的现象已不多见。

  太原能源开发总公司煤炭销售人员宫彬向记者反映,由于市场资源充足,用户对已谈好的价格也经常朝令夕改。以发热量为5500大卡的动力煤为例,价格波动幅度甚至达到30元/吨至40元/吨。这在往年的这个时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外来煤”大量涌入,尤其是,从6月下旬以来,从印尼进口的煤炭大量到港,更是加剧我国煤炭市场的“竞争”。

  “印尼煤品质不高,但价格非常低,其到港价比国内煤价还要低100元/吨左右。”秦皇岛港一位黄姓煤炭贸易商告诉记者,虽然印尼煤在含硫量等很多指标都不太符合我国电厂的要求,但价格优势明显,且目前在港口囤积量较大,因此,当地市场煤价还是受到较大的冲击。

短期煤市仍有回调压力三季度末或再现起色
 

  综合来看,今年夏季煤炭市场“旺季不旺”的局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种趋势能持续多久,煤市何时才能再现转机?这些是当前市场最关心的问题。

 
      李嘉俊分析,从目前电厂耗煤量和煤炭库存情况来看,短期动力煤价格仍有一定回调压力。但由于当前正处夏季用电高峰,电煤需求还可能会再度回升,因此价格回调的幅度可能有限,预计今夏秦皇岛煤价将保持窄幅震荡调整态势。

  “由于今夏南方水电出力充足,迎风度夏用电对火电的依赖度有所降低,从而影响煤炭的需求。”国内资深煤炭专家李朝林判断,当前煤价小幅震荡甚至略微回落的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李朝林称,到9月份以后,如果电厂开始启动新一轮冬季储煤,届时市场上对煤炭的需求量会再度被激起,煤市可能会有所起色。而且,从下半年的整体趋势来看,当前我国煤炭价格处于较高价位,下半年甚至到明年,如果没有特殊事件或政策,煤价很难再大幅走高。

  事实上,业内主流观点普遍认为,下半年国内煤价整体的走势可能以稳为主。当前的煤价与去年相比每吨几乎涨了两百元,煤炭企业已经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此外,进口煤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下半年依然不容忽视。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已经进口了8109万吨煤炭,同比增长近七成。李朝林预计,今年我国煤炭进口总量可能达到1 .5亿吨,同比增长近2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 辑:木辛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声明:本网站新闻版权归煤炭资讯网与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网络媒体或个人转载,必须注明"来源:煤炭资讯网(www.cwestc.com)及其原创作者",
否则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网转载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本网通讯员除外),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总编辑:李光荣    副总编:韩一凡  顾问:王成祥、王金星  主编:欧阳宏  编辑:杨建华(网站监督)、黄永维、曹田升、陈茂春
备案序号:渝ICP备17008517号-1|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2224号
电话:(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资讯网原中国煤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