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精品在线8,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99,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精品国产aⅴ一区二区三区

<menu id="d1icz"></menu>

        1. <td id="d1icz"></td>
          ?
           首頁  總攬  寫作  煤市分析  政策法規(guī)  技術論文  礦山安全  事故案例  煤價行情  在線投稿  | 西北站  華中站 | 特約通訊員檔案


          救助性報道的“迂回戰(zhàn)略”

          煤炭資訊網 2011-5-21 17:28:19    寫作

            ● 高書華
            救助性報道如今已司空見慣,但好菜經常吃也會膩。城市信報自2009年5月18日登陸青島并成功改版以來,在救助性新聞報道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專門設立了《熱線互助》版面,處理救助和幫辦類新聞,遇到很有“賣點”的稿子,處理方式也比較靈活,用前面的重點版面全力支持,以達到新聞救助的目的。在處理此類報道時,主要筆墨不是用在描述需救助主體的艱難困苦上,而是通過尋找新的“賣點”,達到和讀者的感情共鳴,雖然關于困難情況著墨不多,這種不說救助最后卻得到救助的“迂回戰(zhàn)略”,效果非常好。

            救助性報道找“賣點”很重要
            讀者乍接觸救助報道的時候,會感到凄涼和悲憫。從心理學角度講,這種悲憫情緒達到一定程度時會使人心理負擔加重,為了轉移這種心理上的不適或不安,人們就會去幫助他人(比如捐款),這樣自己的心理就會得到安慰。但這種訴諸情感的方式會遭遇人們不同程度的情感疲勞的抵制,注定了每個媒體不可能每天都去報道救助事件。當一份報紙每天都刊登雷同的救助信息時,這張報紙就沒了“賣點”,就會沒人讀。讀者要看的其實還是新聞,新聞要賣出去就要有轟動性、重要性、獨特性等。
            1994年,山東姑娘楊曉霞身患重病,手臂奇怪潰爛,經媒體披露后引起社會關注,獲捐款87萬元得以康復。而3年后,北京123中學初一學生張璋患了白血病,救助的人卻很少。為啥?對比一下可發(fā)現:楊曉霞的病非常罕見。而媒體有關白血病的救助報道已司空見慣。從新聞學上講,讀者也有“情感疲勞”,讀得多了,就不愿再讀了。同樣是白血病,2010年2月,12歲的江蘇男孩邵帥要捐獻自己的骨髓,挽救在北京打工患上白血病的母親(京華時報報道),這則新聞感動了全國人,文中說手術缺錢的部分不是很多,但看了報道的人都被小邵帥的孝心感動,決定讓這個勇敢、有擔當的孩子完成心愿。手術費用很快就湊齊了。
            這則救助性報道沒有渲染邵帥的不幸身世,而是提煉到積極的東西:一個未成年的孩子在面對家庭巨變時,所做的決定是很多成年人也不一定敢做的,萬斤重擔過早地壓到他單薄的肩膀上,他卻選擇了承擔。這種人性的光輝打動了讀者,稿子采用了“迂回”處理的方式,最終取得了成功。

            城市信報的有益嘗試
            城市信報在救助性新聞報道方面采取了很多有益嘗試,以至于一段時間以來,“有困難 找信報”不光是青島的老百姓在說,其他同城媒體也這樣說,他們經常把救助對象推薦到城市信報來,救助類報道儼然已成了城市信報的王牌。
            回顧一下幾個成功案例,報道方式采取的都是“迂回戰(zhàn)略”,既給讀者以好看的新聞,引起了廣泛關注,幫助了被救助對象,還樹立了城市信報的強勢地位,現舉兩例說明。
            一、愛情“挽救”了燒傷姑娘
            2009年8月17日,城市信報關于燒傷姑娘谷興霞的報道一石激起千層浪:20歲的花季姑娘谷興霞全身73%的面積燒傷,如果不及時植皮,生命危在旦夕。主治醫(yī)生預計,她至少要植7次皮才能活命,手術費高達30萬元。這對在青島打工的谷興霞和她的男友來說是一筆天文數字。
            8月16日那天,記者中心在編前會報稿子時說到了一個點,在面對一個隨時可能離去的生命時,谷興霞的男友選擇了堅守,他對女友不拋棄不放棄,甚至在病床前還向被燒得面目全非的女友求婚,這是多么有“賣點”的稿子!值班編委當即敲定,稿件第二天安排在城市信報極具可讀性的A3版《看了又看》上,8月17日見報的標題主打的就是兩人的愛情:“他說:我要救她,讓她做我的新娘 她說:我想活下去,報答他”,雖然30萬元的醫(yī)療費足以把人壓垮,但兩人都憧憬著美好未來,谷興霞已經答應男友的求婚,決定傷好后就嫁給他,這種不離不棄、生死與共的美好情感打動了很多讀者。
            接下來,城市信報對此事進行了追蹤報道,將30萬元的任務額分解,8月18日見報的《熱線互助》版面頭條新聞就列出了救谷興霞一命的最低費用——5萬元。8月18日,一位45歲左右的男子將兩萬元錢送到醫(yī)院;8月19日,一位50多歲的阿姨取了1000元養(yǎng)老金送到醫(yī)院……幾天后,谷興霞就進行了首期植皮手術。之后,城市信報一直在《熱線互助》版面上關注她的傷情和讀者的捐款情況,又為她開通了愛心捐款直通賬戶。終于,一個多月后,谷興霞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成功保住了命,轉回到老家養(yǎng)傷,在城市信報的見證下,一個沐浴在愛河里的生命得以“浴火重生”。
            二、“絕情”父親扔兒是為救兒
            2009年9月23日,城市信報A3版推出了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小修遠的報道,這也是一個極具“賣點”的案例。如果寫一個不到半歲的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臟病,讀者反應或許不會太強烈,得這個病的多了。但城市信報的這篇報道卻很打動人,沒說救助,卻打動了讀者的心,標題是《年輕父親網上發(fā)貼 跪求好心人收養(yǎng)患先心病的兒子》。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如果不被逼到絕境上,誰舍得把“心頭肉”送人?父親如此“絕情”卻是為了救兒子。見報當天,熱線電話燙手,讀者有指責的、有贊成的、有出主意的……由于找對了“賣點”,這篇稿子成功吸引了讀者。青島一家專業(yè)心腦血管醫(yī)院打電話來,要免費為那個孩子檢查身體,《熱線互助》版及時對此事進行追蹤報道。讀者都不愿意看到一個不到一歲的嬰孩離開父母,不久,一家慈善機構決定出資4萬元,替小修遠承擔手術費。手術后,兒子恢復了健康,父親哪舍得送人!他或許不會想到,當初的“舍”換來了現在的“得”,自己棄子的“絕情”之舉被城市信報成功地捕捉到,幾篇報道后,改變了他兒子的一生,驅散了盤旋在這個家庭上空的愁云慘霧。

            有關救助性報道的一點思考
            有困難,有不幸,找媒體,媒體出面,捐款踴躍,困難解決。在人們心中,媒體已經成為一種包治各種疑難雜癥的機構,這實際上是媒體的一種尷尬錯位?,F實情況是,每年有數以億計的城市低收入人口和農村絕對貧困人口需要救濟,如果都要靠媒體報道才會解決,社會應有的解決問題的機制便會更加缺失。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即使再擅長迂回報道,如果長期刊發(fā)救助性報道的話,讀者恐怕也會膩煩。鑒于此,救助性報道也需要轉變思路,不少媒體開始往幫辦新聞方面延伸,如青島電視臺的《大明幫辦》、齊魯電視臺的《拉呱》等。城市信報改版以來,一直堅持開辦的《熱線互助》版便是這種思路的體現。除了救助類報道,《熱線互助》的報道都非常貼近老百姓,都是百姓生活里的麻煩事、難事,或者由相關部門出面解決,或者由記者幫忙打聽如何解決,或者請讀者給出主意……具有很好的互動性和參與性。
            參考文獻:
           ?、俟妫骸毒戎鷪蟮来嬖诘膯栴}及對策分析》,《今傳媒》,2007年第12期
           ?、邶徦桑骸毒戎悎蟮廊绾误w現人文關懷》,《新聞實踐》,2008年第6期
           ?、蹚垚埒P:《對當前電視慈善救助報道的思考》,傳媒藝術網
           ?、芾钲繌姡骸峨娨暬庸?jié)目與擬態(tài)環(huán)境構建》,紅網
           ?。ㄗ髡邌挝唬撼鞘行艌螅?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體;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來源:青年記者      編 輯:一帆
          聲明:本網站新聞版權歸煤炭資訊網與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網絡媒體或個人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煤炭資訊網(ynryjkb.cn)及其原創(chuàng)作者”,否則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網轉載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本網通訊員除外),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

          聲明:本網站新聞版權歸煤炭資訊網與作者共同所有,任何網絡媒體或個人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煤炭資訊網(ynryjkb.cn)及其原創(chuàng)作者",
          否則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本網轉載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本網通訊員除外),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1017016419@qq.com

          總編輯:李光榮    副總編:韓一凡  顧問:王成祥、王金星  主編:歐陽宏  編輯:楊建華(網站監(jiān)督)、黃永維、曹田升、陳茂春
          備案序號:渝ICP備17008517號-1|渝公網安備50010702502224號
          電話:(023)68178780、13883284332
          煤炭資訊網原中國煤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