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落柱”預探治理技術解放億噸煤炭儲量 | |||
煤炭資訊網(wǎng) | 2012-2-18 8:28:29 頭條 | ||
本報訊 (通訊員王海劉書紅)由世界500強企業(yè)冀中能源(000937,股吧)集團自主研發(fā)的“華北型煤田隱伏含水陷落柱預探評價與快速治理理論及管件技術”項目,在2月14日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應用此項目的河北、河南和山東等30多個礦區(qū),已安全開采近億噸受水害嚴重威脅的煤炭資源。 據(jù)了解,“巖溶陷落柱”是我國華北型煤田廣泛發(fā)育的點狀垂向特殊地質構造,分布規(guī)律性差,國內外對其缺乏系統(tǒng)研究,特別是在定量預測預報方面的研究處于空白狀態(tài)。冀中能源董事長王社平說,“陷落柱”有很強的隱蔽性、孤立性等特點,突水預兆不明顯,突發(fā)性強、突水量極大。由于探測方法和技術探測有效性差,所以不能準確進行空間定位和預先治理,很難保障礦井安全。 “在這項成果中,陷落柱垂向構造的預測評價理論和核心技術是項目的第一個首創(chuàng)。”冀中能源副董事長、副總經理劉建功解釋道,他們從陷落柱發(fā)育特征、形成機理和破壞模式三個方面開展研究,首次提出了巖溶發(fā)育程度、地質構造、地下水徑流和力學條件4大類11項的陷落柱預測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陷落柱預測評價的模糊綜合評判模型,研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陷落柱預測評價信息系統(tǒng),創(chuàng)建了突水預測預報模型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突水危險性預測評價方法和信息系統(tǒng)。 在探測方面,項目創(chuàng)新了陷落柱垂向構造的探測方法與預治,突破了陷落柱含水性探測與定位集成技術,自主研發(fā)的井下瞬變電磁長距離探測技術,使測距由不足100米提高到250米以上,準確率由49.5%左右提高到81.5%以上。劉建功表示,該成套技術包括綜合注漿建造“阻水墻”與“堵水塞”、堵水效果評判等三項核心技術,保證了項目的科學性,為進一步安全開采我國上千億噸的華北型煤田下組煤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