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輝:寫作情緣 | |||
煤炭資訊網 | 2016/10/29 15:58:07 寫作 | ||
時光悄悄的流逝,不知不覺己過而立之年?;仡^看看走過的路,成年后的十幾年,寫作一直是學習、工作的主旋律。一路走來,筆耕不輟。一路走來,喜怒哀樂。暮然回首,既便有怨,但絕無悔。
與寫作的這份緣大概結于初中三年級。那時候我始終認為平時“兇神惡煞”、少言寡語的語文老師總喜歡找我的“茬”,我很不喜歡上語文課。直到一次被他罰站了兩節(jié)課后,他把我叫到了辦公室,非常嚴厲地對我說:“從你寫的文章看,你是班里最有潛力的學生,但你現(xiàn)在還迷迷瞪瞪混日子,我非常痛心。咱們這個學校,絕大部分學生是完成‘普九’任務,我多希望能從農村多走出去幾個學生!”從那以后,我對他的抵觸情緒蕩然無存,每節(jié)語文課都聽得非常認真,每一篇作文都用心去寫,對寫作的興趣漸漸濃厚?,F(xiàn)在回想,在成長的路上,有幾個能撼動你的內心,給你正能量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對寫作有了興趣,上大學選擇中文專業(yè)也成了自然。上大學期間,除了對古今中外的精典文學作品進行剖析、誦讀外,寫的最多的是文學評論,對文學巨匠及作品評頭論足,現(xiàn)在己經沒有太多印象。當時對蘇東坡非常癡迷。非常喜歡看他的詩、詞、文和他的傳記,立志畢業(yè)論文要寫《探析蘇東坡的理性精神和灑脫情懷》,認為這樣不僅是對學習他的文章的總結,也是對他崇高人格、厚重思想的反思。當寫畢業(yè)論文時,指導老師看了這個標題,給的評價是:“蘇軾這樣一個令人高山仰止的文學巔峰人物,你定這么大的題目是要寫專著嗎?”后來在老師的指導下,經多次修改,題目變成了《從蘇東坡的詞看其灑脫性懷》,題目縮小了很多。想的很好,做起來很難。也由于畢業(yè)前事多,就這個論文題目也是疲于應付、草草收場,至今仍感覺非常遺憾。
參加工作,能從事文字工作,繼續(xù)寫作也算是一種幸事。現(xiàn)在想想,工作上的寫作與上學時寫作的區(qū)別就象理想和現(xiàn)實的差距一樣,甚至可以說是天地之別。魏晉風骨,漢唐風韻,只是引領我們在文學海洋里遨游的明燈,讀的再多,在工作上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光輝。白居易強調“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陳忠實先生對寫作的詮釋是“尋找自己的句子”。作為一個煤炭企業(yè)的文字工作者,必然要寫能促進工作,弘揚礦山主旋律的文章,寫對企業(yè)發(fā)展有用的文字。為了實現(xiàn)思想轉變,為了能干好工作,我不斷進行刻苦的探索。
參加工作后,我從事了兩年多的新聞宣傳工作。為了能寫好新聞稿,我及時捕捉各方面的信息,掌握礦井的工作動態(tài),收集寫作素材。為了寫好新聞,每次對搜集到的素材,我都深入進行分析,慎重謀篇布局,認真組織語言,使文字游走在理性與激情之間,讓新聞報道既真實準確,又充滿生命力。近6年來,主要從事公文寫作。雖然有了兩年多的寫作基礎,但初寫公文,還是眼高手低。寫公文要求對礦井各方面的工作動態(tài)、政策和要求把握的更加全面、準確,還需要有前瞻性,不僅對企業(yè)的整體工作思路要把握好,有時還需要提出新的思路,要“有身在兵位,胸為帥謀”的思想和擔當。為了把寫作這項讓人感到“沉重”的工作變的輕松,我從材料收集、文章布局、語言錘煉、文字校對,甚至是打字輸入法的選擇上都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深入對比分析,尋找最佳方法,提高文字工作的質量效率。作為一個企業(yè)的文字工作者,無論是寫新聞還是寫公文,把握好兩點我認為非常重要。一是要有管理思維。有了管理思維,無論文章大小、長短,寫作中才能緊貼工作實際,寫出介紹工作經驗、理清工作思路、鼓舞工作熱情的文章,達到“文以載道”、“以文輔政”、“以文助管”目的,充分發(fā)揮文字工作應有的價值。二是要善于積累。要多搜集對工作有用的材料,要多學習別人的文章。以前看別人的文章有時會評頭論足,從事文字工作時間長了,深切體會到寫東西的不易,都會帶著“必有我?guī)?#8221;的心態(tài)去看拜讀每一篇文章。單位訂的每一期報紙、每一本雜志,我都要瀏覽一遍,學文章的思路、布局、好的工作經驗和語言等,文章整體好的會復印或剪下來,有好的句子也會摘抄下來,一篇文章就算是學到一個新的詞語組合方式也是不小的收獲。
回想工作這么多年,最能對得起的也就是寫得那些文章。每一句話我都是用心在寫,每一篇文章都精雕細琢,盡心盡力,避免瑕疵,偶出紕漏都會非常自責。談起工作中的寫作,有時會有“文章乃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的自豪,也會有“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的傷感。失落時也常會想,正值年富力強,帶著對文字工作這股虔誠,很多事都會干好,不必在字里行間消耗時光、費心勞神、消磨銳氣。無論如何,干一份工作當有一份熱情、盡一份責任。既然與寫作有緣,就不能對文字有半點褻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