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艷花:安全征文獲獎背后的故事 | |||
煤炭資訊網 | 2020/11/25 12:21:43 寫作 | ||
聽說我寫得安全征文《母親和她的“望夫臺”》獲得礦業(yè)公司獎項的時候,我“竊喜”了許久,總擔心“黃粱美夢”一場空,畢竟礦業(yè)公司人才濟濟,而我只是初出茅廬。當最近再次聽聞因為這篇征文獲得陜煤集團獎項的時候,我開始坐不住了,這是真的嗎?我一直在問自己,然而事實告訴我這是真的,我心雀躍,原來我還是可以寫好文章的。
![]() 一直以來,我對寫文章總是不自信。記得去年的一天下午,黨群部的馬國升對我說:“史姐,最近寫了嗎?”我說:“寫了一篇‘跑馬拉松的人',總感覺不太好。”他看后,說還不錯。經他的一番修改后,竟然在礦工報、礦業(yè)公司網站等媒體上陸續(xù)刊登。這次經歷,給了我很大的鼓舞,讓我漸漸變得自信起來,也嘗試著去寫一點東西。在寫文章遇到“瓶頸”時,還時不時地向他請教,他總是不厭其煩。有一天,他對我說,文章要少點大白話,要寫的樸實、生動,不能太浮,要言之有物,文章的故事性要強。這些話對我的啟發(fā)很大。他是千里馬,更是伯樂。 當初寫安全征文的時候,我考慮了許多素材,但都因安全這個話題太沉重,我不能寫得太現(xiàn)實或者聲嘶力竭去疾呼安全的重要,我只想寫一寫身邊的故事及我的所見所聞,從側面讓人感受到安全的份量,讓安全這個話題變得有溫度,從而達到共鳴。 時光回到二十多年前,我轉學來到馬村礦,來到了我的第二個故鄉(xiāng)——和我以前的生活環(huán)境完全不一樣的世界。有電影院、大小食堂、小賣部、理發(fā)店、宿舍樓,還有許許多多礦工以及他們的家屬、子女,操著不同的鄉(xiāng)音,來自五湖四海,組成了一個大家庭。每到晚上,工人下了班,學生放了學,這兒熱鬧極了!為了礦區(qū)的發(fā)展,更為了一家人的衣食無憂,我的父輩們在深井里辛苦的工作著,就像法布爾筆下的“蟬”一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這些看似繁華的景象背后,安全事故就像烏云一樣籠罩著我們。當發(fā)生事故后,經調查,往往都是因為安全隱患未被重視或者人的不安全行為引起的,當災難降臨時,不論大人還是小孩,都為之一震,心里留下難以愈合的傷痛。走在路上,每當經過坐著輪椅上的他們時,我常常在感嘆,安全的重要,生命的脆弱。為什么要付出了一生的代價,為什么要用一生去懺悔!也許這就是現(xiàn)實的殘酷,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惜悔之晚矣! 隨著時光的飛逝,礦區(qū)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朱家河、白水煤礦相繼關閉,昔日礦區(qū)的繁華一去不返,那些曾經的煤礦工人幾經沉浮,年老的退了休,年輕的再次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我想用我的筆寫出昨日的故事,不想讓它灰飛煙滅,想讓更多的人記住昨天,展望明天??上驳氖?,如今的煤礦人對安全越來越重視。他們以安全為天職,狠抓“三違”,更加重視隱患的排查與治理,一日一題,一周一例,一月一考核?,F(xiàn)在,安全理念早已深深地移植在我們的心里,溶進血液里。我們要時刻牢記習總的話:“人命關天,發(fā)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 把我們的礦區(qū)做大做強,讓它以嶄新的面貌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