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棉:端午節(jié)憶母親 | |||
2025/5/30 6:29:57 小說、故事、雜文 | |||
臨近端午節(jié)了,從超市買了幾個粽子,晚飯時蟲蟲吃了兩個,卻說:“一點也不過癮,太小,沒我姥姥包的粽子好吃,那大三角的,吃一個就飽了。我還見過姥姥包粽子,是在姥姥家還是在咱家?你會包嗎?” “我給你姥爺打電話吧,等六一回家時給你帶回來幾個。” 電話里我說:“小蟲蟲想吃姥姥包的粽子了。最好有花生豆的,我喜歡吃。分開樣子包吧。” 父親說:“知道你們回來早買好葦葉和蜜棗了,你不說我們也要包好讓你帶回去。” 聽父親這么一說我別提多高興了,還是老人了解自己的孩子??! 或者,父母知道我要回去,也一樣高興吧。 想起二十年前的那個端午節(jié),“不識字的母親竟然搭車到學(xué)校給我送粽子,不知道她怎么打問到的。晚上和母親擠在一張單人床上,有著說不完的話。那時候母親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收到我的信,拿給鄰居炫耀,我成了她最大的驕傲。”以前的文字中這樣記述。那個時候的母親已經(jīng)顯老態(tài),清楚記得教學(xué)樓下的母親被同學(xué)誤認為“你奶奶還是你姥姥?”有的同學(xué)的母親才40出頭,而我的母親55歲,且生養(yǎng)了六個孩子,操勞了大半生。那是母親第一次到石家莊,獨自一人,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輾轉(zhuǎn)到我們學(xué)校,又怎么找到我們教學(xué)樓,怎么找到我們班,怎么找到正上課的我。彼時的我除了驚訝就是驚喜,為有這樣偉大的母親而驕傲。母親讓我把粽子分給同學(xué)們,同時也讓他們分享了母愛。 現(xiàn)在想想,支撐母親去看我的原因,主要是想知道在大城市讀書的閨女過得是否習(xí)慣吧,單純地想實地“考察”一下,沒有一絲炫耀的成分。 小時候只想離家越遠越好,卻不考慮母親的感受;母親那根牽掛的線也越來越長,陪著我走了很遠的路。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兒子中考的迫近,出于私心只想把他留在邯鄲,想了就能見到,這時才真切體會到母親當年有多么不舍。不論有多么不舍,母親也從不說出口,埋在心底,任孩子自由選擇,哪怕是天涯海角,也要讓孩子像鳥兒一樣翱翔。母親盼望著孩子成長、成熟、成家、立業(yè),想念得心疼,心疼的起燎泡,直至結(jié)繭。 以上文字寫于十二年前。彼時母親身體尚可,逢年過節(jié)盼著我回家團聚,此時母親已離世六年,家里的味道漸漸淡去;彼時少年面臨初中畢業(yè),此時青年已經(jīng)讀博,離我越來越遠。日月穿梭催人老,不再敢奮不顧身地去熱愛某一個人某一件事,不再敢走火入魔酣暢淋漓去說去寫,熱氣騰騰熱火朝天漸行漸遠,平靜淡定寵辱不驚成為日常。人間最美是瑣碎的生活和煙火氣,這樣,挺好的! 端午節(jié)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