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陽城鳳凰北路新開的雜格店,這些天可真是熱鬧。5塊錢一碗的雜格,湯是熬得濃白的骨頭湯,里頭羊雜給得實在,血塊也嫩,撒上一把蔥花,再淋點辣椒油,熱乎乎地端上來,香味直往鼻子里鉆。10塊錢的豬臟更是實在,燉得軟爛入味,老食客們都說這個價錢優(yōu)惠、親民。天剛蒙蒙亮,就有人去吃飯,有急著上班的年輕人,有晨練回來的大爺大媽,還有送完孩子上學的家長。大伙兒擠在店里,吸溜吸溜的聲音此起彼伏。老板是個實在人,一邊忙活著舀湯,一邊跟熟客嘮嗑,說就想讓街坊鄰居吃上口熱乎的、價錢公道的雜格、豬臟。要我說,這大早上的,來碗雜格,配上根剛出鍋的酥脆油條,再喝口熱湯,渾身上下都舒坦了,這才是咱們陽城人最對味的早晨。
在陽城,這樣的雜格店隨處可見,每一家都藏著獨特的味道,卻都帶著同樣的煙火氣。老城區(qū)的巷口、新開發(fā)的街邊,城邊、鄉(xiāng)鎮(zhèn)總能看到冒著熱氣的雜格攤子,幾張簡易的桌椅,一鍋滾燙的濃湯,就撐起了陽城人一天的開始。有些店鋪開了幾十年,從父輩傳到子輩,味道始終如一;有些是新開的,老板帶著自家的秘方,想要在這座城市里留下自己的印記。但不管新店老店,那份實在勁兒都是一樣的——湯要熬得濃,料要給得足,讓每個來吃的人都能飽飽地離開。
 陽城人吃雜格,講究的就是個搭配。剛炸出來的油條金黃酥脆,掰成段泡進湯里,吸飽了湯汁后外軟里韌,咬一口滿嘴鮮香。也有人喜歡就著燒餅吃,熱乎乎的燒餅掰開,蘸著濃湯,別有一番滋味。還有的人泡個煎餅在湯里吃,煎餅放湯里,吸了汁兒軟中帶韌,嚼著滿口香,老食客最愛那滋溜一聲,連湯帶餅滑進肚,渾身都舒坦。老人們常說,吃雜格要趁早,天剛亮時湯最鮮,去晚了湯就淡了。所以每天清晨,總能看到雜格店里人頭攢動,有趕著上班的,有晨練回來的,還有專門起早來吃這一口的。大家擠在一起,呼嚕呼嚕地喝著湯,偶爾抬頭聊幾句家常,整個店里都彌漫著熱騰騰的煙火氣。
這碗雜格里,裝的不僅是羊雜和濃湯,更是陽城人的生活滋味。它不花哨,不精致,卻實實在在,溫暖熨帖。出門在外的陽城人,最想念的就是這一口家鄉(xiāng)味。無論走得多遠,只要想起那碗熱乎乎的雜格,心里就會涌起一股暖意。而對于留在陽城的人來說,每天早上的這頓雜格,就像是一種儀式,用熟悉的味道開啟新的一天,踏實又滿足。
|